【健康科普】如何回应孩子的“小情绪”
想买的玩具没有买就倒地哭闹,作业没做完被提醒就生气摆脸色,约好放下手机的时间到了却不情不愿……孩子身上似乎常有这样那样的“小情绪”。我们时常会听到家长说:“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不这样,我的孩子就这么任性呢?”
答案其实就在这问句里面。当家长把情绪贴上任性的标签时,就等于放弃了去理解孩子的情绪,而缺乏理解的应对和处理,常常会变成否认和压抑,并不能真正地疏泄情绪和解决问题。那么,家长该用怎样的方法去回应孩子的“小情绪”?
孩子发脾气,处理好了,情商高
一个人的情商取决情绪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时候他释放情感时,父母对他的态度。
也就是说,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如何回应,直接影响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孩子“发脾气”和孩子“哈哈大笑”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
而我们通常会认为“发脾气”是不好的,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小祖宗,赶快停下吧,给我开心起来!”这种生硬阻止孩子发脾气的方式,对孩子情绪敏感力的养成是极其不利的。
孩子发脾气,处理不好,伤害大
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家长如何回应孩子的情绪,关系到孩子在成年后乃至一生的情绪问题。
只要哭闹,家长就马上妥协的孩子:
孩子一哭闹,家长就马上满足要求,这种做法等于是强化了这种行为,孩子会在生命早期习得一个经验——哭闹的表达方式是可以的,并且只有这样,爸爸妈妈才能同意我的要求。
如果不加以调整,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被以暴制暴的孩子:
“你再打弟弟,我就打你!”
“你跟我大吼大叫,我就跟你大吼大叫!”
面对孩子发脾气,我们经常以更多的控制和威胁来回应孩子,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尤其是在一些公开场合中,孩子发脾气我们可能更难保持冷静,更容易打骂孩子,这种激烈的方式不但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助长孩子的脾气。
而且,我们认真观察身边的人,会发现脾气暴躁的家长更容易养出脾气暴躁的孩子。
被冷漠处理的孩子:
最糟糕的,是我们漠视孩子的哭闹,认为他哭累了,闹够了,就不会再哭再闹了,事情也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