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世界艾滋病日|了解才能远离→合力防艾,你我同行

发布时间:2023-12-02
浏览次数: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疾病后期可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综合性疾患。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途径传播: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

2.血液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也会被留在针管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

3.母婴途径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中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如何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讲是可以预防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2.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患有性病者要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系统治疗。

3.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4.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5.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儿、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6.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7.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哪些接触方式不会感染艾滋病

离开人体后,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咳嗽、打喷嚏、交谈、蚊虫叮咬、共同进餐、同住、同用一个浴池、坐便器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图片

远离艾滋,做好自我防范



虽然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做好自我防范胜过打疫苗。大家都要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对自己的健康负起责任。



从个人角度看,预防艾滋病重点是预防经性传播。


第一,要树立文明健康生活理念和方式,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保持一对一忠诚的性关系。


第二,要正确使用安全套。发生性行为时要全程规范使用安全套。


第三,婚前要进行艾滋病检测,如果检查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及时告知结婚对象,并采取预防措施。


第四,如患有性病,要到正规医院积极规范检查和治疗,直到彻底治愈。


第五,积极寻求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服药,也就是在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前,遵从医嘱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或者发生危险行为后72小时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越早越好,需连续服用28天。


预防艾滋病还需注意预防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如有文眉、打耳洞、拔牙等需求,一定要到正规机构进行,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


★切记远离毒品,抵制使用毒品。如果已经不幸染上毒瘾,要积极戒除,可采取美沙酮替代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等方法,避免使用共用注射器吸毒。


★育龄妇女在孕早期要尽早进行艾滋病检测,如发现感染病毒,要在医生指导下开展抗病毒治疗、安全助产,并在婴儿出生后及时规范治疗、进行人工喂养。


抗击艾滋病,需要你我他。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好自我防范,利己利人利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