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防范于心,反诈于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宣传

发布时间:2024-04-16
浏览次数:

四月是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反诈宣传月,为切实保障广大群众财产安全,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加强自我防范,让我们共同提高识骗防骗能力,请您认真阅读学习以下相关内容,在生活中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


一、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手段翻新速度非常快,有时候1-2个月就能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


二、电信诈骗常见手段


1、冒充熟人诈骗

在此类网络冒充熟人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盗取他人QQ、微信或微博账号后,通过查询该账号的通话记录、备注名等信息找到与该账号关系比较亲密的人,以需要借用银行卡而不是直接借钱的方式降低对方的警惕,将事主的银行卡号、身份证号、预留手机号和银行验证码骗走,修改事主网银密码后,通过网银转账的方式诈骗事主现金,或者冒充事主的公司领导,以与其他公司有业务往来需要快速打款事后补签字为由骗取事主汇款。


2、网络兼职刷单

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平台,QQ,微信社交平台去宣传网上兼职,以一些“先垫付高回报”的噱头诱惑居民去参与刷单这个行为,一开始是小额的几笔会迅速的把奖金回报给居民,当居民尝到甜头后,不法分子会要求刷单的金额越来越大,居民垫付的资金会越来越大,当不法分子觉得这个居民已经诈骗不出更多钱时会跟居民直接切断联系。


3、“冒充公检法”诈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指骗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威胁、恐吓被害人涉嫌刑事犯罪,要求被害人配合调查,并发送虚假“通缉令”“逮捕令”等法律文书,使被害人陷入恐惧,再让被害人进行资金清查或者将钱转入公检法指定安全账户,以自证清白。


4、网络贷款诈骗

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的。


5、连接存在漏洞的风险WiFi

公共场所中的一些免密WiFi可能实为不法分子专门搭设的虚假“钓鱼”陷阱;使用一些不明“蹭网”APP时,因此需提高警惕,避免不法分子利用风险WiFi漏洞造成我们的损失。


6、冒充网购客服退款诈骗

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及快递信息后,冒充购物网站客服打电话给受害人,称其购买物品质量有问题,可给予退款补偿。随即提供二维码诱导受害人扫描,受害人便根据提示输入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最终银行卡的钱便被转走。或者以系统升级导致交易异常、订单失效为由,将冻结受害人账户资金,让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7、扫码送礼泄露信息

经常能看到“扫码关注送好礼”等宣传广告,街边扫码送礼的活动更是随处可见。很多人抵挡不住免费的诱惑,便会参与扫码领取礼品。免费礼品容易拿,其中风险要警惕。因为通过扫描二维码有可能被窃取个人信息及账户信息,使得重要个人信息被泄密。


三、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1)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


(2)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


(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


(4)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钓鱼拦截,木马程序;


(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


四、防范电信诈骗“三不一要”


(1)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

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

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4)要及时报案

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