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张爷爷的“解困人”:吴学敏用细节照亮卧床时光

发布时间:2025-10-08
浏览次数:

悠长而宁静的走廊里,每盏柔光灯下都藏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骨科护士吴学敏与九旬患者张爷爷。他们的故事无关惊天动地,却在细节里焐热人心。

张爷爷打水时不慎摔倒。滚烫的热水烫伤了右手,留下一片红肿;更重的伤在右腿——右股骨近端骨折,让他彻底失去了下床的力气。卧床本就磨人,年纪大了肠道蠕动慢,排便不畅又成了新的难题。腹部胀痛袭来时,他总攥着床单隐忍,怕牵动髋部伤口疼,更怕床边的家人担心。

转机在吴学敏巡房的那个午后。她刚到床前,就见张爷爷侧身蜷着,眉头拧成一团,左手死死按着小腹,连呼吸都带着吃力。“张爷爷,您哪儿不舒服?”她立刻俯下身,声音放得极轻。老人抬眼,轻轻摇头:“这两天没好好排便,躺着用不上力,一使劲伤口更疼……”

吴学敏的心瞬间揪紧。她太清楚,卧床骨折老人的排便问题绝非小事——硬扛不仅遭罪,腹压增高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甚至诱发其他并发症。她先拿来开塞露尝试,可粪便早已干结,药物没起多少作用。看着老人疼得蜷缩的模样,她没半分犹豫:“得人工辅助排便,不能再扛了。”

张爷爷愣了愣,眼里闪过诧异,或许是没想到护士会主动提这样的事,又或许是难为情。吴学敏立刻读懂了他的顾虑,轻声解释:“您放心,我动作会特别轻,先把干结的排出来,不疼了才能好好养伤。”得到同意后,她再次俯在床边,一边温声安抚“爷爷放松,我慢点儿来”,一边小心翼翼探手,一点点将干结的粪便掏出。刺鼻的气味漫在病房里,她却像没察觉,只盯着手上的动作,生怕碰疼老人。

当最后一块硬便取出时,张爷爷长舒一口气,紧绷的身体瞬间放松,颤巍巍地说:“谢谢你孩子,委屈你了……”吴学敏笑着摇头,帮他整理好衣物,又细细叮嘱:“之后多喝点温水,吃点软和的蔬菜泥,家属有空了帮着顺时针揉揉肚子。”交代完,才转身处理用物。

没几天,张爷爷又因活动量不足遇上了同样的困境。这次不等老人开口,吴学敏巡房时主动问起,便再次动手帮忙。还是那样俯下身的姿态,还是那样耐心的安抚。当老人因解脱露出轻松神情时,家属紧紧攥着她的手,反复说着“麻烦你了”,语气里满是感激与过意不去。

从那以后,吴学敏巡房时总会特意多绕到张爷爷的病房。有时问一句“今天喝了多少水”,有时蹲在床边教家属按揉腹部的正确手法,有时还陪老人说两句家常,驱散病房里的沉闷。而张爷爷每次见她来,原本黯淡的眼睛都会亮起来,嘴角慢慢弯出浅浅的笑——那笑容里,藏着最真切的依赖与暖意。

人们总说医者温暖,可这份温暖从不是什么壮举。它就藏在吴学敏两次俯身的身影里,藏在“不嫌脏、不怕累”的坚持里,像走廊里的那盏柔光灯,悄悄照亮了张爷爷卧床养伤的日子,也照进了每个人的心里。